知行合一为什么这么难?今天一次给大家讲透彻!

         知行合一为什么这么难?今天我一次给你讲透彻。

 

         我们大家常说的“知”是知道某个道理或知识,而阳明先生的"知"还包含另一层含义,就是要达到良知、真知的境界,能够指导我们的行动。所以我们会发现一个问题,知行合一中的“知”本身就是需要做到从“知道”到“真知(良知)”的传递过程,然后才能指导行动。很多修行的人,可能一辈子或者间歇性的一直卡在这个知道与真知的博弈过程中。

 

         下面我们说一下行字。“行”不仅指外在行为,还包括意念发动。王阳明说:“一念发动处,便即是行了。”内心产生善念或恶念时,已经是行的开始。  所以这个“行”存在两个含义,一个是意念发动,一个是真正的行动起来,产生相了。所以知行合一中的“行”本身就是需要做到从“启念”到“行动”的传递过程,然后才能产生真正的行动。

 

         知行合一难是正常的,接下来我继续拆解分析,因为阳明先生的"知行合一"有三个步骤,第一步是从知道到真知,第二步从真知到启念,第三步是从启念到行动。我们发现知行合一是三个步骤、四个状态,从知道到行动,要经历"真知"和"启念"这两个中间状态,这样的链路就决定了知行合一注定是难的,大部分人是实现不了的。到底如何破?

 

         告别“知易行难”,其实也不难,就是调整神经链路,从“知道”→“真知”→“启念”→“行动”,这样四个阶段状态,直接砍掉两个。变为“知道”→“行动”这样就做到知行合一了。到底怎么砍掉,就是借用觉察的力量,干掉认知的二次干预。觉察到,就直接行动,不要去多想,例如早晨起床,闹钟一响就直接起床,时间一久就养成习惯了,知行就合一了。一旦你陷入到先达到真知,在启动起床念头,你大概率会在睡一会,无法快速起床。这也就是我早期发布的觉动哲学理论。觉察后立马行动,做到觉动合一,破解现代知行合一的难题。让我们共同努力,告别知易行难,开启觉动人生。